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学反思5篇( 四 )


课已上完 , 收获这些 , 也算不错 , 以后教学 , 再接再厉吧!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 , 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 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用故事情景引入 , 用猜测的方式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 。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 , 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 , 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
2、步步逼近 , 主动探究 。用逐步向学习目标逼近的方式学习数学 ,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 学生不能一次完整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 只能用逐步向目标逼近的方式 , 先引导学生概括出例题的规律 , 再将这个规律与书上的结论进行比较 ,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归纳的规律并不精确 , 然后重点讨论为什么要“0除外” , 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再沟通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 , 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学反思5篇】3、前后呼应 , 体验成功 。
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 用实验、说解问题的过程、对比归纳规律等方式 ,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 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 。应用拓展时又利用判断等式来巩固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较理想 。
整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 猜想与验证 , 归纳再验证 , 巩固与应用 , 拓展与延伸 。如从课的开始 , 就让学生从阿凡堤的笑中进行猜测 , 其实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让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验证 , 得出规律后并没有满足 , 而是继续利用“性质”的应用再次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学生不断猜想 , 不断验证 , 再猜想 , 验证 , 学生的兴趣比较高 , 他们希望能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猜想 , 这猜想一旦被别人认可 ,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增 , 我想 , 长此以往 , 学生慢慢就会从“能学习”转化为“会学习了” 。这节新授课的设计 ,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 学会思考 , 学会创造 , 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并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 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 。
以前我曾经听过也上过几节这样的课 , 感觉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 , 觉得这知识不难 , 用不着老师多讲了 , 也就使整节课显得有点单调 , 枯燥 , 基于以上原因 ,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 , 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 , 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 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 , 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 , 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 , 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 , 在验证、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 , 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 , 在交流时也不主动 , 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
其次 , 验证的方法也不多 。学生们只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以及分子与分母的倍数关系 , 最直观最重要的用线段与实物来验证的同学很少 。由于是时间关系 , 我没有让学生在这方面有过多的停留 , 显然 , 验证得还不够透彻 , 部分同学还有疑虑 。以后如果再上这节课 , 我想在这个环节上作一些处理 。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画一画、折一折、或剪一剪 , 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三 , 在巩固练习环节上 , 学生们练习的密度还不够 , 毕竟回答问题的同学在少数 。

推荐阅读